期貨女王 發表於 19-7-22 11:33

台股股息冠亞洲 為什麼外資仍在賣?要參加除權息嗎?



為什麼台股股息冠亞洲 外資仍在賣?
經濟日報 記者劉忠勇╱即時報導
https://pic.pimg.tw/dolag/1563759223-2240589205_n.jpgdata:image/gif;base64,R0lGODlhAQABAPABAP///wAAACH5BAEK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==​
報系資料照

台股配發的現金股利,在亞洲堪稱數一數二,但外資賣超台股的規模,卻是亞股之冠。


彭博指出,今年初大買台股的外資,至今不願加碼台股,原因在於台灣和全球供應鏈唇齒相依,尤其禁不起貿易戰和智慧手機市場減弱的打擊。


摩根資產管理全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,在低利率的環境下,台股高股利確實很有吸引力,但只是諸多考慮的因素之一。她指出,因美中貿易衝突的關係,台灣經濟基本面薄弱,令投資人卻步。
https://pic.pimg.tw/dolag/1563759234-2656825327.jpgdata:image/gif;base64,R0lGODlhAQABAPABAP///wAAACH5BAEK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==​
台股股息殖利率稱冠亞洲。 圖/擷自彭博

據彭博彙集數據,台灣上市公司今年配發股利高達台幣1.5兆元(480億美元),較2018年增加5%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的股息殖利率高達4.15%,是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企業1.88%的兩倍有餘。不過,若干歐洲股市比台股強,像是富時100指數成分股的股息殖利率高達4.79%。


法國巴黎銀行亞洲區首席投資官巴亞尼(Prashant Bhayani)認為,台股股息殖利率較高,是因為「有很多成熟的公司現金充裕,超過投資所需」。
台積電即是一例,今年料將發出每股10元的現金股利,此外,台積電預估第3季營收將優於預期,總裁魏哲家看好下半年需求非常強勁。
這或許也預告台灣科技股最壞的時期已過,激起外資重返台股。


巴亞尼說:「比起其他亞洲國家,台灣這三個月來獲利下修幅度較高,我們留意特定公司,視拉回為買點。」


除權息預告表
https://pic.pimg.tw/dolag/1563759446-1746803160_l.jpgdata:image/gif;base64,R0lGODlhAQABAPABAP///wAAACH5BAEK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==​


除權息懶人包
撰文者:編輯部
Q:常聽身邊有在投資的朋友會討論今年要不要參加除權息,請問除權息是什麼呢?
A:除權息就是「公司將過去一年度所賺的盈餘分配給股東」的意思,我們可以把除權息的「除」視為分配之意;而除權是指分配股票(股權)、除息是指分配現金,也就是常聽到的「股票股利」和「現金股利」。值得一提的是,就算是零股的投資人也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股數參與除權息喔!




Q:我應該要怎麼判斷要不要參加手中持股的除權息呢?
A:有1個大原則,那就是:考量該檔股票填權息的實力。通常股價有辦法填權息,就表示企業的經營績效佳、產業前景被看好,才會吸引投資人青睞進而買進當存股。所以,當你買進的股票有填權息實力時,可以參加除權息,在除權息後,股價會變低再逐步墊高,過程中,投資人就可以賺到股息還有填權息的價差。換句話說,若個股沒有填權息實力,投資人不妨在除權息前、股價較高時獲利了結。


Q:常聽人家說除權息後,股價若「填息」,可以賺到股息又賺到價差,「填息」是什麼意思呢?
A:因為除權息當日股價會反映權息的價值,基於股票總價值不變的原則,股價會低於前一營業日的收盤價。我們將除權息前一營業日的股價,扣掉配發的現金或股票股利的價值後,就稱之為「除權息參考價」,若「填權息」表示除權息後股價逐步往上漲。相反的狀況,除權息日之後股價往下跌破除權息參考價,則稱為「貼權息」。


Q:今年開始可扣抵稅額減半,存股族還應不應該參加除權息呢?
A:可扣抵稅額減半會導致存股族面臨:補繳稅金,或是退稅金額變少;但投資人注意到了嗎?這只是少賺錢,並不會出現本金的虧損。存股族應該「專注股票的內在價值」,只要存股標的的財報無出現疑慮、或是當初選這檔存股的理由無變化,就無須考慮賣出。尤其是賣掉之後,好股票恐怕就不能用原先買的低價購回了。


Q:如果我想參加除權息,有沒有什麼節稅的方法呢?
A:若手中沒有持股的投資人,未來想存股參與除權息,可將「可扣抵稅額比率高」作為選股條件,但前提是,投資人已利用自己的篩選方式挑出2家以上的標的,當這些選項的前景、獲利都相當,就挑選可扣抵稅額比率高的企業。
已有存股的投資人,若隔年補稅金額高或甚至所得稅率往上跳級,可考慮除權息前擇高價賣出、除權息當日以參考價買回;但要注意,買賣股票有一些必要付出的成本,如手續費、證交稅,投資人應試算這些成本是否能多過於要補繳的稅金、或是否能承擔買不回來的風險等。
FROM:經濟日報 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599/3943362?ref=tab20190722http://smart.businessweekly.com.tw/Reading/IndepArticle.aspx?ID=25741
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股股息冠亞洲 為什麼外資仍在賣?要參加除權息嗎?